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论文参考 > 置之不理的置什么意思?原来这句话源于唐诗!

置之不理的置什么意思?原来这句话源于唐诗!

来源:鸣素论文网

「置之不理」这个词组,常被中文报刊和书籍使用,意为“不予理睬、不加解释”的态度。这个词组源于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中的一句话——“以无所得之心,行菩提道,三世诸佛,依止无为而成就。”

一个经典的翻译版本中,这段话译作: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不应好恶取舍,是名大乘须菩提,所以诸佛以无为宗。” 在这个版本中,依止无为的含义是‘不去追求物质的收获,可以获得更高的精神收益’,即不必去执着于某种获得,以无为的状态获得果报。

这里的‘依止无为’是‘放下执着,超越有所获得的追求’的意思。经典译文的出现,使得这个‘依止无为’逐渐成为了现代汉语的一部分。

而在唐代,有一首《庐山谣》用“置之不理”这四个字形容“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”的壮怀激烈。不过,这种用法其实是个例外,因为‘置之不理’往往是以不好的方式为人所用的。

在现代语境下,‘置之不理’常常会与无能、懒惰、不负责任的态度相联系。实际上,诸多文化里存在着与‘依止无为’类似的思想,无为而治主张的是超越了某种局限的、全体行动的智慧。追寻这个智慧,也是中华文化历史上的一大特色。

信息搜索
最新信息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