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国鸟,鸡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,不仅食用价值高,而且成为了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衍生出了不少与鸡有关的成语。
首先,要提到的是“鸡毛掸子”,虽然这个成语并不一定都跟鸡有关,但毕竟“鸡”字打头。其实它指的是道士和神汉之类的人物常用的道具,装在竹子的筒子里,上面拴着一根绳子,摇晃之后可以让里面的鸡毛飞起来,达到清除灰尘的目的。
而“鸡飞蛋打”则形容事物毫无头绪,比如炒菜时糊锅了,或者考试题目都不会做,就可以说“鸡飞蛋打的”了。
“鸡犬不宁”则形容十分喧闹,古时候城里人通常都是养鸡养狗的,这时候如果城里出现了什么异样的声响,刚开始一只鸡一只狗的叫,很快周围所有的鸡狗都会全部“跟跑”,于是就形成了鸡犬不宁的场面,后来就成了个成语了。
而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“鸡犬升天”了,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故事。韩国一名将军要出兵,决策的关键是草木是否能够支撑军队日常需求,其时刚好是鸡犬跑飞的季节,这位将军于是叫手下记录每条路上鸡犬跑飞的地方,成功掌控了当地草木资源,后来这个故事被传为佳话,形式化为成语。
当然,这里只是鸡related的成语一部分,还有 “鸡肋”“前赴后继”等,在日常语言中应用广泛。我们常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集中体现,这些字里行间的故事和逸闻,不仅反映了古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,而且可以为今人提供可以借鉴的生活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