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墓简介
刘备,字玄德,四川人,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。著名历史小说《三国演义》中,刘备是以仁义之君而著称的。
刘备死后,葬在白马坡。唐代武则天命令,将其迁葬于今日的河南省洛阳市,离白马寺约7公里处,也就是后来的刘备墓。
刘备墓的发现
刘备墓最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58年,由当时的洛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,但当时考古技术并不发达,只探明了一部分墓穴地形和出土文物。
1992年,经过多年努力,考古学家再次发掘了刘备墓,结论是墓主人是当时的蜀汉皇帝刘备。
刘备墓中的发现
在刘备墓中,考古学家找到了大量的文物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一枚玉印,印上刻有三个大字“汉中王”,估计是当时诸葛亮为刘备所制。此外还有银器、铜器、金银贵重饰品等。
刘备墓的保护
刘备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对墓区内周围现有建筑物都已进行拆除,恢复了当时的墓地景观。游客不得进入墓穴及其周围范围,但可以在展览区考察出土文物。